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华经典 | 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(程翔)

程翔 听文化 2021-09-06

【往期选链】

蒋勋细说红楼梦 | 合集(80回)

蒋勋新说红楼梦 | 合集(120回)

李山:别董大(高适)


“中华经典资源库”是一个展现、阐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公益视频资源建设项目,是教育部、国家语委为贯彻十八大“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的重要精神,实施《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2-2020年)》启动的重大项目。其意义就在于从思想、情感和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,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,引领大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华经典,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。






送孟浩然之广陵

李白
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
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讲解专家: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学 特级教师)


今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诗,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。

 


李白,被誉为“诗仙”


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六年,公元728年

 


李白生于公元701年,卒于公元762年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他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誉为“诗仙”。李白存世的诗文有千余篇首,有《李太白集传世》。

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,据著名的学者、李白研究专家詹瑛先生考证,詹先生在《李白诗文系年》这本书里,考证了这本诗应该是作于开元十六年前,也就是公元728年之前,这是詹英先生的一个考证。另一位李白的研究专家安旗先生在她的《李白年谱》这本书里则明确地定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六年,也就是公元728年。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、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先生在《李白丛考》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篇文章写李白和孟浩然交游这样一篇考证的文章,也基本上把它确定为写于开元十六年。由此,从这些专家学者的考证文章当中,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,这首诗是写于开元十六年,公元728年这样一个时间。

 

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


表现了李白对朋友到广陵的一种羡慕和向往之情


 


从诗的题目上来看,这是一首送别诗。“送孟浩然之广陵”,“之”在这里是一个动词,是到或者去的意思,就是送孟浩然到广陵。孟浩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。李白这首诗开头就写“故人西辞黄鹤楼”,他把孟浩然称作是自己的“故人”,那就是非常好的朋友,关系非同一般了。

在一个非常美好的季节,在桃红柳绿的春季,李白去送别自己的好朋友,到自古繁华地的广陵,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,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。所以说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,但是并没有一丝的伤感在里面,而是表现了李白对朋友到广陵的一种羡慕和向往之情。

 


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


表面上看这两句是写景,实际上是抒情


 


我们接着往下欣赏,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,这两句写得最好,表面上看这两句是写景,实际上是抒情。它在写诗人李白站在岸边望着远去的故人——故人是乘船前往广陵的——船越走越远,一开始还能看得清故人的身影,但是随着距离越来越远就看得越来越不清楚了,所以李白站在岸边就去看那一片孤帆,随着距离更加的遥远,连那一片孤帆也看不见了。那么在诗人李白的视线中,只看到了天水交接之处浩浩的江水。

那么由此我们作为读者,可以去猜测,送别的李白在岸边站了多久呢,他看了多久呢。他以这样的写景诗实际上抒发了对故人孟浩然的深厚情感,是那样一种依依惜别的感情。这就是说表面上是写景,实际上是在抒情,另外在中国古典的诗歌当中还有一种很值得我们玩味的现象,就是写景的句子往往是包含着一种叙事在里面。

 


这是一首七言绝句


它的起承转合是怎样的?


 


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从体裁上来讲,它是一首七言绝句。七言绝句只有四句,它讲究起、承、转、合。所谓的起就是起句、就是开头。承就是承接。转就是转换、转折。合就是结束。

那我们看这首诗的四句,第一句“故人西辞黄鹤楼”,这是起句,他交代这件事,是朋友要离开了、故人要离开了。那么接下来要承接,故人为何要离开,因为故人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,所以这一句接得非常紧。这就是起和承。

到了第三句就转向了自己,“孤帆远影碧空尽”,这是写李白自己站在岸边看着、或者目送着自己的朋友上船渐渐地远去,从写自己的朋友转向写自己,这个转折是很明显的。最后一句,“唯见长江天际流”,结句给人留下的余韵悠长,使每一个读者去想象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多么深厚,李白站在那个地方站了多久,所以合这个结句它给人的特点、感受就是韵味悠长。

故而起承转合我们为它做一个要求的话,就是起句要平实,承句要紧凑,转句要突兀,结句要悠长。

【收听】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